北京时间: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比特印象 新闻资讯 比特价值 比特案例 疑难解析 智慧空间 数据中心
咨询服务 咨询团队 培训课程 战略合作 招贤纳士 保护环境 在线学习 企业邮箱
[_ -数据中心- _]
电    话:022-23617165
传    真:022-23005262
电子邮箱:btsigma@126.com
 位置: 比特咨询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 >> 正文
管理基本术语
 来源:比特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1-10-31 19:59:53  点击数:1007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企业管理及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使用的基本名称、术语与分类。 
2  引用标准 
GB3935.1  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GB6583.1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第一部分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集》 
3  基本术语 
3.1 标准化管理 
3.1.1 标准化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1.2 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施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1.3 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 
3.1.4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5 行业标准 
    由行业标准化机构或团体组织批准、发布,在某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6 地方标准 
    由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机构组织批准、发布,在某地区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7 企业标准 
    由企(事)业批准、发布的标准。 
3.1.8 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3.1.9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0 管理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1 工作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即以人或人群工作(或作业)为对象,对工作的内容范围与行为的方法质量所做的统一规定。 
3.1.12 企业标准体系 
    在企业标准化活动范围内,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3.1.13 规范 
    对设计、施工、制造、校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4 规程 
    对工艺、操作、安装、检定、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5 规格 
    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式的产品按尺寸、重量、功率或其他有关参数划分的类别。 
3.1.16 代号 
指经有关方面批准,用来表示事物或概念的字母、文字、数字、标志、符号、颜色或它们的组合。 
注:用来表示技术经济信息分类方面的数字、字母称为代码。 
3.1.17 型号 
    用字母、数字等表示产品型式、规格的一种符号。 
3.2 综合管理 
3.2.1 管理 
是根据事物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作用于管理对象使之适应于外部环境,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 
3.2.2 企业管理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合理组织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3.2.3 科学管理 
    按事物本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去实施管理。 
3.2.4 现代化管理 
    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高度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对社会(包括企业)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科学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3.2.5 管理职能 
    指管理的功能与作用。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与预测、组织与指挥、监督与控制、挖潜与创新等。 
3.2.5.1 计划职能 
    是决定企业目标和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为组织职能提供目的和要求,为控制职能提供目标和标准,它包括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变化,制定企业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编制计划,检查总结计划的实施情况。 
3.2.5.2 组织职能 
    为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合理地配合和使用企业资源,正确地处理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3.2.5.3 控制职能 
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照规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实现原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3.2.6 系统工程 
    以系统为对象,从系统整体出发,用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最优地达到系统目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3.2.7 系统管理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程序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系统,以系统的输入、处理到输出及反馈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全面的最优管理。 
3.2.8 决策 
    为确定行动目标、方针、策略,而提出行动计划,制订对策的重要活动。 
3.2.9 参谋 
    为指导者或机构所指定的任务提出调查、研究、论证活动。 
3.2.10 责任制度 
    规定企业中每个成员在自己岗位上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力。 
3.2.11 企业经济责任制 
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经济责任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明确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制;另一个是企业内部实行层层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3 质量管理 
3.3.1 质量 
    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3.3.2 质量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总质量宗旨和目标。 
3.3.3 质量保证 
    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3.3.4 质量控制 
    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和活动。 
3.3.5 质量管理 
    为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3.3.6 质量监督 
    为保证满足质量要求,由用户或第三方对程序法、条件、产品、过程和服务进行连续评价,并按规定或合同要求对记录进行分析。 
3.3.7 质量检验 
    指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或有关规定的活动。 
3.3.8 质量审核 
    由具备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无责任的人员,为确定质量活动是否遵守了计划安排,以及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所做的系统、独立的检查和评定。质量审核一般指对产品、过程、服务、体系和要素等方面进行的审核。 
3.3.9 控制点 
    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3.3.10 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3.3.11 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 
    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各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以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是对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的管理。 
3.3.12 QC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又叫QC小组,在生产(工作)现场的职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方针以质量为目的,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3.3.13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 
    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PDCA循环在转动过程,不是原地转动,而是每转一圈就前进一步,螺旋式上升。 
3.3.14 4M1E 
    指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a) 人的因素(Man): 包括技术水平、思想状态、疲劳状态等。 
    b) 设备因素(Machine): 包括设备精度、维修保养状态等。        
    c) 方法因素(Method):包括工作方法、工艺方法、测量方法等。       
    d) 材料因素(Material): 包括形状、性能等。 
    e)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等。 
3.3.15 质量管理点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为控制一定质量目标,对于生产以及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或薄弱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监督(H)、控制的重点(W),它要求集中力量,采取措施,严格规范,使用各种有效手段、工具和方法,加强管理,正确建立管理点,突出质量关键,是工序质量的保证。 
3.4 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工作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管理是指以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或劳务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广义的生产管理指对企业全部生产活动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 
3.4.1 工序管理 
    使工序保持稳定并达到质量要求的活动。工序管理是通过控制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机器设备和刀夹量具、原材料和半成品、工艺方法和检测方法,通过运用工序能力分析、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等科学方法,通过严格工艺纪律和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工序达到稳定状态和质量要求。 
3.4.2 生产调度 
    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监督、控制、组织生产作业计划实现的手段。 
3.4.3 网络技术 
    各种网络计划方法的总称。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运用网络模型及网络分析技术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工序或作业)的监督及所需资料进行计划、协调、平衡、优化及控制。 
3.4.4 定额管理 
    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所定的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它主要包括:劳动定额、物资资料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定额的编制依据是科学的组织生产的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 
3.4.5 生产能力 
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企业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劳动力配备合理、物资供应充分、设备正常运转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 
3.4.6 物资管理 
    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各种物资的订购、储备、使用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3.4.7 ABC分析法 
    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验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的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把被分析对象分成 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对起决定性的影响的A类事物进行重点管理。 
3.5 计划管理 
    企业的计划管理任务是根据上级的统一计划要求,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把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地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协调地进行生产,以保证安全经济、均衡地完成国家任务。 
3.5.1 目标管理 
    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制度适用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故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3.5.2 数理统计 
    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随机事件数量变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数学的一门分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试验设计和非参数统计等。 
3.5.3 5W1H 
    5W1H 是PDCA工作法的阶段中第四步,制定措施计划的办法和内容。它包括Why计划的必要性;what目标; where执行的地点;when实施阶段;who谁负责执行;how采用什么方法。 
3.6 安全管理 
是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在生产工作中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思想、组织、制度、设备、措施等一切组织工作的总称。 
3.7 科技管理 
    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工程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目的是按照科学技术的规律性,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资源,把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地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推动科学技术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8 劳动人事管理 
    企业有关劳动和人事方面的领导、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内容除了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人事的方针、政策、法令和规定外,主要包括劳动力管理、劳动报酬和劳动福利管理、劳动保险管理、劳动计划和统计管理等。 
3.9 财务管理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它是一项以资金活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进行综合性管理工作,它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企业纯收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 
3.9.1 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入和分配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再生产资金的需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加速资金周转。 
3.9.2 固定资金 
    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体现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3.9.3 流动资金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供周转使用的、随产、供、销过程进行的一次全部转移价值的资金。它是用于垫支劳动对象和支付其它生产费用的资金。  
3.9.4 专项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外的,从特定来源形式,供一定专门用途使用的资金。它的特点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特定渠道取得,并用于指定用途,它不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周转。 
3.9.5 固定资产 
    指生产领域中,可供长期使用的劳动资料。包括在劳动过程中,把劳动者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传导物,如机器设备等。以及虽不直接参加劳动过程,但却为生产进行必需具备的或保证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其他物质条件,如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等。 
3.9.6 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是数量(产量、销售量、工作量)—成本—利润分析的简称,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和利量分析等,是对业务量、成本、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分析。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了量-本-利分析的基础。在未考虑销售税金的情况下,本、量、利三者的关系表现为: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或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盈亏临界点分析、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分析、不同生产方式盈利对比分析和实现目标利润应采取的措施。 
3.9.7 成本管理 
    对成本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采取降低措施等管理工作。它是涉及企业各部门的一次综合性管理工作。 
3.9.8 固定成本 
    也称固定费用。它的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3.9.9 价值分析 
    分析产品功能和成本间的关系,力求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成本产品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 
4 管理的分类 
4.1按管理的属性分有两种 
4.1.1 管理的自然属性; 
4.1.2 管理的社会属性; 
4.2 按管理的职能分三种: 
4.2.1 计划职能 
4.2.2 组织职能 
4.2.3 控制职能 
4.3 按管理内容分有七种: 
4.3.1 组织领导 
4.3.2 计划管理 
4.3.3 生产管理 
4.3.4 科技管理 
4.3.5 劳动人事管理 
4.3.6 财务管理 
4.3.7 思想政治工作 
4.4 按管理的功能,管理分为如下几种: 
4.4.1 运行管理 
4.4.2 设备管理 
4.4.3 安全环保管理 
4.4.4 计划与统计管理 
4.4.5科技管理 
4.4.6 技术监督管理 
4.4.7 能源管理 
4.4.8 计量管理 
4.4.9 信息管理 
4.4.10 管理基础管理 
4.4.11 标准化管理 
4.4.12 全面质量管理 
4.4.13 方针目标管理 
4.4.14 财务管理 
4.4.15物资管理 
4.4.16 企业组织管理 
4.4.17 定额管理 
4.4.18 审计与法规管理 
4.4.19 档案管理 
  • 上一篇: 改善10大原则
  • 下一篇: 没有了

  • Copyright © www.B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比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